风云一甲子,桃李满芳华| 从102中学到北工大附中:“先生们的奋斗精神”创造传奇
戳上方蓝字「关注」
一起做个热爱教育并热爱生活的人??
编者按: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019年澳门新京ww6692am公众号第一篇文章重点推送来自《朝阳教育》杂志“朝教史话”专栏对澳门新京ww6692am-(贵阳)有限公司的专题报道。以此献给工大附中(原102中)老“先生们”。忆历史、著文章以共鸣吾辈后生。工大附中人必将继承传统,开拓进取。
发展
历程
1957年
北京市102中学
1982年
更名为“澳门新京ww6692am”
1987年与垂杨柳二中合并成为现垂杨柳校区
1997年
提出一校三址的构想
2001年
华腾园初中部招生
2004年4月7日
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5年
富力城校区投入使用
2011年
首城国际校区建成
京城十月,秋阳脉脉
下午3点
澳门新京ww6692am与74岁的孟万友老师穿过两条街道
从澳门新京ww6692am的富力城校区走到垂杨柳校区
澳门新京ww6692am脚踩高跟鞋,一路高低而行,未免“自找罪受”
但闻弦歌而知雅意,踏旧迹来访师心
澳门新京ww6692am所期望的,是真切拥抱一所学校的历史
是现场触摸那被尘封的往事
……
从102中学到北工大附中:
“先生们的奋斗精神”创造传奇
黄蜀红
人无精神不立,校无传统不兴。澳门新京ww6692am(以下简称“工大附”)艰苦创业的历史,每一页都记录着感人故事,每一章都闪烁着精神光芒。尤其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工大附的先生们屡创传奇,在时光流逝中,标注教育分量,确立前行坐标。
01
忆峥嵘岁月,艰苦创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没有汽车,澳门新京ww6692am都是蹬着三轮车到各家书店拉回教学用书。澳门新京ww6692am对图书馆工作,可以说是不离不弃,情有独钟。
——周钺(1957年进入学校,担任图书管理员长达41年)
1960年7月,102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在物质贫乏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大附的“创业史”是一曲风雨兼程的青春之歌,是一腔热血谱写的华美乐章。
1957年,工大附的前身“北京市102中学”正式建校,校址位于广渠门外垂杨柳中街一号。作为初级中等学校,当年招生八个班,男、女分班,三年学制。学校的三层教学楼,是北京市十大建筑富余用料所建楼房之一。教学楼属开口字型建筑,阳面为教室,阴面为楼道;学校另建有四横一纵平房院,作为行政办公及食堂。
102中学初建校时,周围都是工地、菜地、土路,杂草层生,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可想而知。办学之初,条件简陋,经费短缺,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普通教师,都克勤克俭,全心全意为学校默默付出。
第一任校长董纪南,13岁时就参加革命工作,是延安时期的老干部。身处领导岗位,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时常关怀年轻教师。老书记党彦琴,时刻关心老师,中午吃饭的时候总是拿着饭盒到各教研组与老师共餐聊天,嘘寒问暖,没有一点领导架子。
总务处主任靳梧森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这样一位革命有功之臣,转业来到学校后,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干着繁杂琐屑的事情:清晨,他拿着大扫帚,在操场上清扫学校角落;放学时,常常听到他修补桌椅发出的咚咚之声。到了冬天,垂杨柳校区的平房没有暖气,他就忙着给各班生炉子、查烟筒,带着各班生活委员分发劈柴和煤。
老领导们身先士卒,让工大附从办学伊始,就有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普通教师们也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
语文教师戈繁梅,1957年从北京师范分院毕业后,被分配到102中学执教,终其一生,不做他想,始终如一坚守在无比热爱的校园里。图书管理员周钺,在工大附扎根41年。他长期住在垂杨柳校区西侧平房里,节假无休,兢兢业业。
“即使澳门新京ww6692am后来上了清华的图书馆,上了国外大学的图书馆,这第一座图书馆在澳门新京ww6692am印象中仍旧记忆深刻,102中学的图书馆老师也是澳门新京ww6692am唯一记忆深刻的图书管理员。”在工大附学习五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樊郊,对此永难忘怀。
1978届102中高二7团支部毕业留念
一批批的教育者以亲身示范,造就了工大附“从0到1”的“奋斗基因”,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在工大附,物理实验室的费礼达老师总是被屡屡提及:在做光学折射率的实验后,用完的大头针许多都弯曲了。费老师每次都要用小锤一点点把图钉砸直,以便下次实验接着用。
费礼达经常说:学校的经费不多,咱能省点儿就省点儿,别浪费。在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动下,物理实验室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用过的仪器修了又修,反复循环使用。
费礼达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精神深深影响了当时的年轻老师,小年轻们继承老一辈教师的光荣传统,为实验室自制了许多实用的物理仪器,一时传为佳话。
02
创立里程碑,更名并校
很多感人事迹、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留在澳门新京ww6692am的脑海,其中深感更名并校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也是澳门新京ww6692am-(贵阳)有限公司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永载澳门新京ww6692am-(贵阳)有限公司史册。
——孟万友(1979年进入学校工作,退休前任史地政教研组组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开始拨乱反正,102中学也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恢复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批干部老师重新走上教育岗位。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党彦琴、校长田豫桐等大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广泛招贤纳才,充实教师队伍。
教育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北京工业大学在新形势下,也提出意愿,希望设立附属中学。102中学校领导知道这个信息后,主动联系北京工业大学,争取将102中学更名为北京工业大学附中。
当时的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樊恭烋德高望重,他与102中学颇有渊源。樊恭烋的儿子樊郊,从1971年到1976年,在102中学度过了五年难忘的时光,并于1977年考上清华大学。
那时候,102中学也已聚集了一批善于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爱戴仰慕的教师队伍。如数学教师臧龙光,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102中学任教,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不折不扣的“名师”。臧龙光不仅教学成绩好,教研也很在行,他的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作为学校第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还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这在当时的朝阳区,十分罕见。
樊恭烋校长很认可102中学,在他的推动下,102中学更名为“澳门新京ww6692am”之事,逐渐明朗。
1982年,工大附的历史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樊恭烋与102中学党支部书记党彦琴、校长田豫桐分别代表两校签署协议并揭牌,“北京102中学”正式更名为“澳门新京ww6692am”。
1982年中央电视台北京市中学生智力竞赛
工大附是朝阳区获得批准的第一所大学附中,开创了朝阳区之前没有大学附中的历史先河。在工大附以后,朝阳区才接二连三出现多所大学附中。
就这样,102中学退出历史舞台,工大附成为学校的“新名片”。名字是改了,可还要扩大规模:一所大学附中不能守着一座陈旧的三层教学楼、四排平房与半个操场办学。
给新名字赋予新内涵,让工大附焕发新容颜。工大附的老领导们费劲周折,多次协商,终于促成了垂杨柳二中与工大附的合并。合并后的校园打断中间隔断墙,平整了高低不平的操场,成为现在的垂杨柳校区。此后,学校有了三百米的跑道操场,南北两座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1996年,工大附中天文台在垂杨柳校区落成
03
七年磨一剑,创“示范校”
澳门新京ww6692am印象特别深的是评审头一天下午,全校大扫除。不仅全校师生都在干,还有家属来帮忙,连老校长都亲自跪在地上用钢丝团擦地板……
——何剑雄(工大附原副校长,现为朝阳区教委国资中心主任)
1997年,北京市酝酿启动市级示范校的建设工作,工大附时任校长周光安意识到这是促进学校腾飞的大好机遇,于是提出学校要从队伍建设、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等几方面,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准区重点学校直接成为市级示范校。
目标已定,工大附的教师们十分兴奋,开始群策群力。在这过程中,学校配套硬件设施,积极扩大办学规模:确定华腾园配套学校作为分校,规划在富力城小区建设配套学校,按照一校三址的设想,形成一个占地95亩的新“工大附”。
1999年工大附中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右二是周光安校长
2000年工大附中汤河口社会实践基地在怀柔区落成典礼
为了争创“市级示范校”,工大附找差距,精谋划,并在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与8个专业小组参与到富力城校区的设计工作中。在各组对未来教室使用提供建议时,周光安校长甚至戴着老花镜用刻度尺测量每一个房间。为了通过市级示范校的评审,学校每一个人,都拼尽全力。
市级示范校的评审终于顺利通过了!
2004年4月7日,工大附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在垂杨柳校区挂牌。1997年至此,七年磨一剑!工大附从一所普通高中直接跨越发展为市级示范校。
2004年9月1日,工大附中2004-2005学年度开学典礼暨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揭牌典礼在垂杨柳校区举行
光荣属于学校,光荣属于每一个教职员工,光荣属于每一个学生。因为有一个好的领头羊,因为有这样一群执着、敬业、团结、有追求的教师,因为有这么多可爱上进的学生,才有奇迹的发生,才有精彩的绽放。
争创市级示范校,让工大附实现全面大发展,当初一校三址的设想全都变成了现实:
2001年,学校华腾园初中部建成招生,校址位于东三环外华腾园社区54号;
2005年9月,工大附中富力城校区投入使用
2005年,学校富力城高中部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校址位于广渠门外大街富力城社区天力街西口。
争创市级示范校,凝聚了人心与智慧,是建校之初“创业史”的进化升级。在新的形势下,工大附人继承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优良传统的作风,并在前进道路上发扬光大。
2006年9月1日工大附中奥运教育示范校揭牌仪式在垂杨柳校区举行
2011年,工大附首城国际校区(九年一贯制)建成招生,校址位于劲松桥东路北营盘沟路8号,工大附成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首城国际校区
工大附的传奇故事远没有结束,迈入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学校优化科技教育的学科课程体系,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有担当的人”,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建立起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奠基”课程群和“领航”课程群,形成了“人文奠基,科技领航”的特色,使科技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最大化,为每一位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1年,由于在机器人领域的教育教学成果突出,学校顺利申请成为北京金鹏科技团分团。近几年里,众多“小数据”承载着沉甸甸的分量,传播着学校的育人芬芳:8次国际级奖项,28次国家级奖项,71次市级奖项,近400余人次区级奖项……2017年,学校的VEX机器人社团获得世界锦标赛总冠军。
当然,对于学生而言,工大附不仅带来荣耀、传授知识,更传递价值、影响品格,新华社高级记者潘燕曾在工大附学习六年,作为精神故园的母校永远带给她温暖与力量。在《很庆幸,澳门新京ww6692am在人生起步阶段进入了北工大附中》一文里,她这样陈述工大附对于自己的意义:
“工大附老师们踏实勤勉的做法,让同学们真切地看到了先生们的奋斗精神,让澳门新京ww6692am有了拼搏奋斗的动力。”
END
责编:张杰
编辑:张杰、刘琳
风云一甲子
桃李满芳华
北工大附中